《以恽代英精神为核心的班级文化研究》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1998年12月起,我校就进行了《以恽代英精神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实施研究》课题的研究;2001年6月,承担了《以师生德性成长为本,构建以恽代英精神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实践体系的研究》课题 ;2002年2月,又进行了《建构促进高中生自主修德的机制的探索性研究》。从开始的课题研究的展开及课题网络的建立,我校均投了很大的精神和极大的热忱,脚踏实地,真正将课题研究扎根于班级工作实际,吸收了一大批在一线当班主任的老师参与课题的研究。几年来,通过课题组群体的力量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目前,在课题的研究中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现拟就以下几方面对我们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阐述。
一、班级文化的提出
班级文化是指通过建树正确的班级价值观体系,并以之来凝聚学生的意志,规范班级行为,指导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的一种班级管理理论。班级文化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与实践的背景。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非常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这一意义上,现代教育就是主体教育,实施主体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教师要由传道者向顾问、助手、参与者转变,在教育中不再把外在的现成的知识、观念、规范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启发、点拔、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领悟观念、内化规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主动地成长起来。在主体教育之中,学生的发展成为了一个自觉的过程,这种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我们应该自觉地适应,并努力的实施之。把这一教育思想贯彻到班级工作中,就是要求班主任能够通过班级文化的塑造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把班级建设成为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二为主”的班级集体。
2.科学管理的必然结果。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更新,西方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不断冲击着现在于各领域的管理思想,班级管理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人本管理理论”和“群体”理论的提出,更启发我们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注重对班级的主体——学生进行分析,将如何做好“人”的工作作为班级工作的一个契机和突破口,在做“人”的工作时,又不能仅仅重视去做个体“人”的工作,而应把工作重心移到如何做好班级群体的工作上来。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学生创设一种精神舒畅、自然和谐、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3.德育改革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德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尤其是市场经济在我国确立以后,学校德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学校德育产生了强烈的冲激。近年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和频繁,其中对广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中又以“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为主。由于它们极度地鼓吹“个人利益至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追求享受”至“情禁”等,给广大青年学生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学生对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趣实现了从“理性迷恋”到“实践践履”的转变。价值目标短期化,价值追求世俗化、多元化,理想信念虚无化,社会主导价值沉落,广大学生对现实有一种强烈的趋同感,而这一切恰恰偏离了学校德育的工作目的、任务和要求。然而,任何思想和观念须在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要弄清和解决我国学校德育的疑难,还得顺藤摸瓜,在德育过程中寻找问题的根蒂,教育学告诉我们,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及其活动,受教育者及其活动、德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基本要素构成。班级文化的提出正是顺应了德育改革对德育过程的要求,通过建树班级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将学校德育内化为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以真正实现德育的目的。
4.学生的年龄特征呼唤班级文化的产生。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是一个思维活跃、积极的群体。他们一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他们成长的艰难时期,随着个性的形成和社会角色的日益明显,他们对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便产生了很强的归宿感和情感需求,通过班级文化的创设也为之提供了一个温馨的港湾,为学生个性的成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5.班级自身特点所决定:班级是一个有四、五十人组成的集体,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行为。而这种统一是任何强制所不可达到的,只有通过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才能真正地凝聚一个集体。
二、课题界定
1.班级文化。班级文化通过建树正确的班级价值观体系,并以之来凝聚学生的意志,规范班级行为,指导班级各项活动。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新理念。
2.恽代英精神。恽代英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三利”,即利社会,利天下,利国家;“三要”,即好人要有操守,好人要有作为,好人要为天下人谋福利。
3.自主修德。在尊重人性、弘扬人的精神、提高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育德,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逐步主动自觉朝社会发展方向协同发展自己的知、情、意、行,并尝试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三、研究内容:
㈠对“以恽代英精神为核心的班级文化”的本质、内涵的探讨。
在由正规的教育活动而组织起来的班级,学生在接受正规教育活动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一种潜在因素的影响。这种潜在的因素就是由这个班级的成员共同创造的一种班级生活,即班级文化。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关于班级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的理解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与书本上的文化的那种客观存在性不同,它是活生生的生活本身。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一个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发,为班级全体成员所承认,给予他们最好发展条件,或使他们感到最大满足的班级文化条件。其特点表现在:班级文化是多元的,复杂的。因为文化是人群的共同生活,因此它可以是外在的客体性质的;而文化又是人创造出来的,所以它也是内在的、主体的体现。班级文化也是如此,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一个固定的组织,它应该是班级学生的共同生活,是在一定的制度中决定的。所以,班级文化具有组织性和制度性的一面。这种组织性和制度性相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它又是外在的、客体的。但是班级文化本身又是由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是他们的意志和创造力的体现。因此,它又是非组织性、非制度性的,是内在的和主体的。
“恽代英精神”与班级文化的相融。恽代英作为雨花台烈士陵园中的先烈之一,无论他的行为,还是品质、追求、信念等,都堪称青年楷模,特别是他的“三利”思想,在今天的商品经济大潮中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尤为重要,这种为国为民为天下人谋福利的思想即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而在现在,乃至将来,都有它的积极意义。其次,恽代英作为青年楷模,他的理想、追求,他的为人品性、交友之道,对当今处于转型时期、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来说,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构过程中,正确、科学地利用身边的事例,为学生树立榜样,潜在地影响学生的发展,是可行的。
以恽代英精神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就是以恽代英精神作为班级文化的载体,用来传承班级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科学的价值取向,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国家时代要求的全面型人才。
这种班级文化的构建既符合我校的办学特色,也符合德育教育的承继性规律。
㈡对“以恽代英精神为核心的班级文化”的实施的研究。
1.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制度文化。
班级文化作为外在的、客体的存在,说明班级生活中的学生甚至教师不能主动决定文化的存在。它是与整个社会组织发生联系的,这就决定了制度文化成为班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制度文化的必要性。
2.活动在创设班级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开展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对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营造优良的班级文化的手段,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保证,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措施。
首先,它有利于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班级文化虽然是隐性的,但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不是放任自由就能自动形成的,而说教等又往往会引起学生反感。因此,利用各种活动来引导班级文化向良性发展就成为一种科学的手段,根据班级的发展目标、价值取向,有意识地设置系列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朝向正确的、科学的价值取向靠拢。
其次,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而活动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动手,甚至是自己组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兴趣等的原因,教育者有意识地设置的教育目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样,班级文化的教育作用也更容易在活动中得以发挥。
再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从另一角度推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甚至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这些功能无需赘述。而这也是班级文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二者目的一致,形式互补,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
3.班主任在创设班级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探讨。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成员,他们也有自己个体的文化特点,这种特点无疑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所以,如何发挥班主任在班级文化中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班主任应端正自己的价值取向,以此潜移默化去影响班级价值取向。(影响作用)
其次,引导班级文化形成中的策略、技巧。(引导作用)
第三,把好关作用。(协调作用)
(三)建构促进高中生自主修德的机制的探索性研究。
班级文化的特征之一是主体创造的存在,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所以,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处于主体地位。而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高中生的“主体性”必须实实在在地表现为个体的一种人格特征或个性。我们关注的是主体育德的途径与策略之一:如何进行正确引导,形成某种机制,创造某种氛围,使学生的无意识的行动在受到一定规范的有意识的支配的基础上,能够使他们逐步形成自主修德的品质;提高他们自主修德的能力,从而树立一个既符合社会道德价值主流倾向,又能彰显学生个性特色的完善的人格形象。
那么,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主体作用、促进高中生自主修德的机制的形成呢?
首先,学校课题组将引导高中学生把自我作为教育的对象,以所处的教育资源的影响为外部条件,依据一定的道德判断,自觉、主动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不断矫正自己的目标,不断获得成功,不断激励自己,实现自我超越,塑造完善人格。
其次,学校以自立目标、多元激励的管理为突破口,探求学生自主修德的意义、可行性及规律,研制实际操作体系。
自立目标――以学生自己制定的或认同内化的目标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调节。
多元激励――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充分激发学生潜能,以实现自立目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自立目标原则的确立
(2).构建促进达标的课程及活动体系
(3).多元激励的形式的研究
(4).激励效果的反馈研究
(5).评价体系与目标确立
(6).自我反省与自我激励
(7).自立目标的达成与评价
四 、研究结论
通过班机文化系列课题的研究,我们初步得出以下认识:
班级文化是班级学生的生活总和,它以每个同学所获得的发展满足程度为衡量标准。它与班级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相互促进。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导向的重用。班级文化的创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
将班级文化与恽代英精神相融合,更有利于在当代青少年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班级文化在实际创设过程中,要分解成环境、制度、活动及构建班级价值观体系等若干个方面分析进行,以便产生预期的效果。
学生始终是班级的主人,因此创设班级文化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建构促进高中生自主修德的机制。在创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班主任素质的同步提高及发挥班主任的影响及引导作用。
五、取得的成果
经过七年多的研究,我校班级文化建设已经形成特色,以恽代英精神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基本深入每位师生的心中。研究也由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层面再内化到学生的一言一行,深入到学生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我校的德育工作也因此上升了很大的台阶,编写了《雨花台中学学生自主修德实践手册》,“学代英”活动已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工程,我们称之为“八一”工程,即:
1、一间恽代英烈士纪念室
2、一本学代英教材《我们的学习榜样──恽代英》
3、建有一尊恽代英汉白玉塑像
4、每年清明组织一次祭扫代英墓活动
5、设立一个恽代英奖励基金会
6、每年召开一次恽代英奖学金颁奖大会
7、每年拜访一次恽代英之子恽希仲先生
8、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以学代英为主题的班会
以恽代英精神为核心的班级文化的研究,优化了学校的风气,促进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我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传统美德研究先进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省、市级文明单位、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市“优美校园”,先后多人获省、市先进个人称号。7人次被评为雨花台区德育先进个人,5人次南京市德育先进个人。